端午食粽(端午食粽的介绍)

端午食粽,粽子(zngzi),又称角小米、筒子粽,是汉族端午节的传统节日食品。它是用粽叶包裹糯米来蒸的。这个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2010年12月,江西省德安县一座宋代古墓中出土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实物粽子。同柱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直到现在,每年五月初,中国人都会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习俗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国家。

端午食粽

端午节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称角小米、筒子粽。它历史悠久,有多种变体。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用茭白叶(茭白叶)将稻米包成角状,称为角黍;将米装在竹筒里,密封烘烤,称为筒粽。东汉末年,用草木灰水浸泡小米。由于水中含有碱,所以将小米用茭白叶包裹成方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粽。

晋代,饺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为一枝粽。大米中掺有动物肉、栗子、红枣、小豆等,品种日益增多。粽子也被用作社交礼物。

到了唐代,包粽子所用的米洁白如玉,形状出现圆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有关于唐粽子的记载。宋代已有糖粽,即加水果的粽子。诗人苏东坡有时在粽子里看到一首描写杨梅的诗。此时还出现了用粽子搭建亭台楼阁、木车木马的广告,说明吃粽子在宋代已变得十分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材由茭白叶改为箬叶。后来出现了用芦苇叶包着的粽子。追加的配料有豆沙、猪肉、松子、枣子、核桃等,品种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至今,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人都会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也更多了。从馅料上来说,北方多用枣子做的北京枣水饺;南方的馅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并流传到朝鲜、日本等东南亚国家。

端午食粽,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端午食粽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