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固护阳气的方法(固守阳气啥意思)

中医养生:固护阳气的方法,中医认为,阳气受损就会引发疾病。因此,人们可以通过保养阳气来避免疾病的发生。下面介绍几种固护阳气的方法,从饮食、起居、常用非药物疗法和药膏等方面入手,以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

饮食助阳

从中医角度来看,食物有不同的性味,主要有热、温、寒、凉等。食物的摄入就像治疗疾病的药物一样。如果性味合人体,疾病就会痊愈,健康就会改善。如果不适合人体,就会增加疾病,损害身体。寒食伤阳气,温食能护阳气。

寒性食物可清热泻火、解毒,如薏苡仁、绿豆、冬瓜、苦瓜、黄瓜、丝瓜、芥菜、马齿苋、茄子、莲藕、豆腐、紫菜、海带、田螺、螃蟹、梨和香蕉。西瓜等

温热食物可温阳散寒,如高粱、黑豆、糯米、南瓜、韭菜、辣椒、大蒜、牛肉、羊肉、鸡肉、鸽肉、虾、海参、荔枝、龙眼肉、大枣、栗子等。核桃肉、生姜、茴香、胡椒等。

平性食物介于寒温之间,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如大米、小米、玉米、大豆、豌豆、芝麻、白菜、胡萝卜、土豆、山药、木耳、猪肉、兔肉等。鸭肉、鹌鹑肉、燕窝、鲈鱼、泥鳅、无花果、椰子、花生、苹果等。

阳虚者常见食疗方

对于有怕冷怕风、流鼻涕、后脑勺疼痛等外感风寒症状者,可用生姜30克,葱3段,红糖30克,水煎服。温服助阳散寒。

食生冷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如喜温喜压、口轻而不渴、便溏者,可炖生姜15克,胡椒30克,猪肚200克,止痛。

女性月经量少、痛经、肢冷者可用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200克炖汤,或鲜艾叶15克、生姜10克、炒鸡蛋调经、调经。驱寒。

如果出现夜尿频繁、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等症状,可用巴戟天30克、杜仲30克、乌鸡半只煲汤,以补肾强精。减少排尿。

住在宝阳

午睡,中医古书《素问》中说:规律饮食,起居规律,不贸然劳作,才能身心调和,人生才充实,即使你活一百岁。它提醒人们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其实,我们每天的睡眠就是保护阳气的好方法。中医大师朱良春在介绍自己的养生经验时表示,无论工作多忙,睡好觉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关键。晚上23:00到凌晨1:00为子时,是人体阴气最强、阳气生出的阴阳转换时间。这是最好的睡眠时间。如果继续熬夜,人体内已经萌芽的阳气就会被消耗殆尽。如果第二天阳气不足,就没有精神。即使第二天睡到十点,也无法弥补。时间久了就会出现阳气虚的症状。

一天中还有一个阴阳相交的时刻,那就是中午。中午11:00至13:00,阳气最盛,阴气生发。此时睡觉可以让阳气躲起来,可以达到护阳的效果。在健康科学中,这两个睡眠阶段被称为经络小睡。除了每日周期外,睡眠也有每年周期。春夏季节,阳气上升,适宜晚睡早起,外出吸收阳气。秋冬季节,阳气收蓄。应早睡晚起,以蓄阳气。

晒太阳就是吸收大自然的阳气,转化为自己的阳气。晒太阳也是有技巧的。清晨红日初升时,宜将双手手掌(劳宫穴)面向太阳,深呼吸,可滋养心肺阳气。正午红日当空,尤其是冬天,是晒太阳最珍贵的时刻。宜摘下帽子,让阳气从头顶(百会穴)吸收。这样可以滋养心脑之阳,然后低头。头部,让阳光从颈后(风池穴)吸收,风池穴是人体外阳能量的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在阳光下晒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每次30至45分钟就足够了。在南方和夏季,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在北方和冬季,还应避风。

适时滋阳

按照阳气生聚规律调整日常饮食,顺势而行,阳气才能旺盛。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及时养生的理念。 《中医古书《素问》提出,春季宜调情,养肝气;春季宜调情,养肝气。夏季宜节怒,养心气。秋季要注意休息,收敛神气,养肺气。冬季要调养身体,勿欲动,养肾气。

夏季养生夏季,自然界的阳气在地上最强,地下的阳气最弱。人们也应该认同,此时,人体的阳气浮在体表,内部空虚。如果邪气乘虚而吹风、吃生冷食物、熬夜或劳累过度,就容易出现面瘫、胃肠炎等。心肌炎等疾病。可见夏季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必须时刻保护。体质虚弱者,夏季可用六君子汤(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化湿;人参(生晒参)与瘦肉汤炖,补气生津;淮山莲子芡实石汤健脾益气,或根据季节艾灸关元穴、气海穴等方法,以补阳气。

冬至养生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冬至是阴气最盛而衰弱、阳气开始萌芽的时期。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阳气潜伏,阴气盛盛,草木枯萎,虫虫躲藏,万物活动趋于停顿。冬眠状态是用来补充能量,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准备的。因此,此时的保健重点是休息。可以按照补肾固精的原则服用补品(如药膏)。

艾灸壮阳药

艾灸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技术之一。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条或艾条,燃烧后熏蒸或温热体表穴位的方法。具有调经、通经、祛阴寒、回阳、缓急等作用。《扁鹊心书》 据说燃艾是救命的最佳方法,所以对于阳虚的人来说,艾灸是保护阳气的好方法。

中医养生:固护阳气的方法,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医养生:固护阳气的方法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