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容易用血难(献血是不是不好)

献血容易用血难,近期,全国多个省区市血液储备出现短缺。据《人民日报》报道,最严重的时候,云南昆明血液中心的血液库存不足2万毫升,是应达到库存的1/20。在北京,缺血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各大医院的难题,需要大量血液的手术往往需要患者家属献血。首都献血服务网近日播出的血液状况提醒显示,A型、B型、AB型三种红细胞需要紧急献血。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中国舆论网、搜狐新闻中心进行了题为《血荒为何越来越严重》的调查(2083人参与)。调查显示,77.9%的人关注血液短缺问题,76.5%的人表示身边很少有人无偿献血。受访者中,70年代出生者占41.0%,80年代出生者占23.0%,90年代出生者占1.7%。

献血易用血难:56.2%的人表示缺乏全国联网献血信息系统

调查显示,45.5%的人表示愿意无偿献血,37.7%的人不愿意,16.8%的人表示不敢说。

卫生部办公厅新闻宣传办公室主任邓海华2011年底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无偿献血率仅为8.7,低于高水平国家的45.4。 -世界上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10.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个也有一定差距。

北京某韩国企业经理雷吉良自1999年起,多次前往天津、北京、河南、陕西等地献血,累计献血3000毫升,还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但近年来,他付出的越来越少。因为他了解到,各地的献血证不能统一使用。如果想用血,天津的献血证只在天津有效。这让他觉得以后自己和亲人都很难无偿用血了。另一方面,一些关于血液中心的负面信息也让雷继良感到血液管理机构的运营缺乏监督机制,这让人担心这些机构会占用社会资源来牟利。

雷继良每次见到的献血者基本都是学生、军人、农民工等,他觉得社会上有权有钱的人很少献血,这种现象也让人心里不平衡。

河南郑州某公司研发人员李志军夫妇从10年前开始无偿献血,累计献血次数不少于10次。 2005年,李志军的婆婆接受了手术,住进了新乡市一家医院。输了两袋血,花了几百块钱。根据他们献血的数量,他们应该得到全额报销。但手续过于繁琐。首先你要去医院开证明,然后去血库。由于他们的户口在农村老家,所以要到县城办证,到村里办手续。仅医院和血站相距就有30多公里。走了几次,我的腿就瘦了。后来他干脆放弃了,因为报销的钱不足以支付油费和路费。

李志军对血站的服务态度也不满意。血站的工作人员听说他报销了,没有理睬他,这和他来献血时的服务态度截然不同。还有一次,李志军和妻子一起去献血。于是,他们只热情地接待了他的B型血妻子。对于O型血的他,他们只是说:你不需要这个!这也让他很生气。我不卖血。我必须乞求有人免费献血。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几次之后,李志军的献血热情就减弱了。他觉得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家人出事。一旦出了事,如果能省去自己跑路的麻烦,还能报销用血费用,对家庭来说就是多了一层保障,肯定会刺激工薪阶层去献血。然而,献血难、用血难,极大挫伤了献血者的积极性。为什么我们不能实行身份证登记制度,然后全国联网?

气血不足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57.3%的人表示使用免费血液的手续繁琐,人们缺乏动力。 56.2%的人表示缺乏全国联网的献血信息系统,献血容易用血难。 50.5%的人直言不愿意献血是因为担心无偿献血的补偿机制不起作用。

与此同时,48.2%的人认为自己担心感染疾病。 37.6%的人表示担心对健康的影响。 32.8%的人表示献血没有好处。 13.0%的人表示献血不方便。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军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献血可以在医院进行。后来出于卫生标准和统一管理的需要,全部由血液中心来做。这客观上给人们献血带来了不便。献血只能去一个血液中心或几个固定点。过去,有一些行政命令来保持血液供应稳定。自愿无偿献血制度实施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献血的主体变成了青少年和大学生。这就导致这些人在假期回到家乡的时候,很少有人去献血。甚至气候也成为影响献血的因素。天气一冷,人们不愿意出门,自然就不会去献血。

对于一些人担心影响健康的问题,周子君表示,可以放心。人体内的血液正在进行新陈代谢循环,经过一定的周期必须更新。许多人担心献血对健康的影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作用。从生理上来说,献血后,身体会有一些反应,但一两天就能补偿,不会有长期的健康问题。

他说,现在用血时,必须在医院填写表格,然后带到血站进行记账和报销,需要很多手续。这绝对可以改进。例如,以电子方式建立血站与医院之间的信息网络系统。当需要血液时,网络可以显示献血者或其亲属的献血信息。医院直接与血库结算,省去患者及家属办理这一手续。

调查中,25.5%的人指出目前的采血渠道过于单一。 24.1%的人认为,患者涌入大城市就医,导致地区血液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21.5%的人表示医疗服务的增长带动了临床用血量的增加。

血荒折射信任缺失:88.3%的人认为公众对无偿献血缺乏足够信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医师赵成元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众献血热情较低。这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第一,担心献血对健康的有害影响(对身体的损害、传染病);其次,对血液管理的担忧。该部门不信任,认为无偿献血滋生腐败(有偿献血);三是无偿献血报销受挫后热情受到挫伤;第四,受中医思想(血为宝)影响,无私助人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血液的短缺,其实就是信任的短缺!当有人告诉你,你爱心捐献的血液被一些组织用来牟利时,你还会捐吗?只要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督的情况持续下去,我就永远不会献血。中国舆论网一位网友表示。

调查中,88.3%的人认为血液短缺反映了信任缺失,公众对无偿献血缺乏信任。 83.8%的人表示,人们不愿意献血,因为制度不透明,担心献血会被牟利。

赵成元说,一边是等待血液的病人,一边是日益枯竭的血源。谣言的传播加剧了这一矛盾,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实行无偿献血政策,因此只能寄希望于通过改变政府、舆论和道德观念来缓解血液短缺的问题。在此之前,作为一名无助的医生,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力传播可靠的专业知识,以澄清某些误解。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质疑为何无偿献血却要付费用血,赵成元表示,这其实是国内外的通行做法。例如,在免费献血的美国,一单位悬浮红细胞(200ml)的价格约为220美元,其中包括医院检测费、储存费、运输费、供血部门的人工费等。因此,以无偿献血为由要求免费血液是不合常规的,除非国家能够承担血液处理的全部费用。

对于一些人担心的感染风险,赵成元表示,目前国内使用的采血设备都是一次性使用,不存在过去卖血时代的暗箱操作。因此,因献血而感染疾病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献血点采集的血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筛查,排除传染性后才能用于临床。不符合标准的血液将被丢弃。经过大量测试,虽然无法100%避免受血者面临的风险,但输血的可靠性较以往已大大提高。

公众信任是一个大问题。周子军表示,中心血站、采血点基本上都是公益性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血站的财务状况、用血情况、用血量、用血方式等。这一信息不公开,没有人知道他们捐的血去了哪里。这些问题究竟是真正被利用在患者身上还是被用于牟利,必然会影响公众的献血行为。

不少调查人士还指出,临床血液浪费严重。 57.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献血是因为担心血液被滥用。

福建省福清市中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张祖德告诉记者,医院现在对医护人员临床使用血管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没有输血指征,则不得使用血液。住院病人输血,必须填写申请表,经上级医生、科室主任、血库主任批准后,方可输血。而现在医护人员可以做到不输血,因为输血是有风险的,有时风险比失一点血还要大。因此,您不必担心滥用。

献血容易用血难,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献血容易用血难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