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奶粉频出问题(奶粉出问题的是哪一款)

评论:奶粉频出问题,奶粉事件的余波接连发生。据报道,武汉3名女婴出现性早熟症状,她们一直在吃圣源奶粉。此前,受害儿童家长希望将奶粉送检,但一些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婉言拒绝了家长的个人申请,而且权威部门对奶粉的检测指标并不包含激素。

从相关报道来看,该品牌奶粉确实疑似存在问题。稍微梳理一下,有几个疑点:第一,医生的说法是,虽然儿童性早熟的现象逐年增多,但两岁以下的性早熟并不常见,而且这些孩子的情况有共性,而且它们并不都是常见的。他们喝的是同一品牌的奶粉;其次,家长给孩子停止使用奶粉后,一些症状明显改善。第三,令人浮想联翩的是,该奶粉的代理商曾找到其中一名孩子的家长。他表示愿意通过赔偿的方式来协商此事。如果产品没有问题,则无需赔偿。

然而,这些终究只是质疑。如果奶粉存在产品质量问题,需要确认时,必须到质量监督检测机构。但一方面,食品检测机构遵循的国家标准并不包含激素。另一方面,能够检测激素成分的药品检测机构不开展食品检测业务,也不接受个人申请。总之,暂时无法确认奶粉问题。

令人不解的是,激素之所以没有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因为激素属于药品,没有纳入食品检测,还是因为标准本身已经滞后?另外,药检机构不接受个人申请。是验收程序和能力跟不上,还是没有相应的验收程序?无论如何,这些家长的维权行动似乎击中了食品药品质检业务的盲点,反映出质检机构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事前干预中非常被动。

事实上,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各种奶粉问题的曝光大多是从医院开始的。案件不断积累,成为新闻事件,聚集了巨大的舆论力量,进而推动质检部门的关注和介入。这种被动性间接导致了食品质量问题。当然,质检部门并不能保证所有食品问题都能在消费阶段消除。但要想全面、主动地履行职能,自然离不开一系列查漏补缺的程序和手段。例如,可以为个人申请质检服务提供便捷的渠道,或者与医院等机构形成合作关系,通过医院病例统计观察食品质量问题的相关信息,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质检服务。总之,质检部门要主动与食品质量问题在每一个细节上形成有序的曝光-反馈-吸收关系。一旦问题线索出现,就应该主动介入,而不是等问题放大,成为新闻事件,受到舆论批评。推开。

这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当然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检测标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食品标准明显滞后,难以有效覆盖新出现的食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奶粉激素问题确实存在,原标准也不起作用。如果标准难以发挥作用,质检机构想要主动干预各类食品质量问题可能无能为力。

评论:奶粉频出问题,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评论:奶粉频出问题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