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造就了无数美食,据说还能砌城墙

根据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考古发现,一万年前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玉就已经有了栽培水稻的遗迹。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如今水稻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物,为确保其产量,每年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大家高昂的研发费用。

于是便有人戏称,并非是人类驯化了水稻,而是水稻驯化了人类,让人类从采摘水果的自由民变为种植庄稼的“奴隶”。但不管是谁驯化了谁,人类与水稻相互依存的关系从古至今未成改变,未来也将继续下去。在这稳定的依存关系中,水稻一次不安分的基因突变,为人们带来了无数惊喜和令人难忘的美食。

记得小时候吃粽子,总是对粘粘的糯米情有独钟,别看它长的和大米很相近,却有着比大米更丰富的口感,以及迷人的香味。在这种吸引力的作用下,每年的端午节,我总是家里吃粽子最多的那位。

后来逐渐长大,我才知道,包粽子的米被称为糯米,并不是平时做饭用的米,虽然和大米同源,却因为突如其来的基因突变,导致其合成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变化,正常的大米合成的是直链淀粉,这种淀粉结构很稳定,水溶性很差,也不容于脂肪。

糯米多见于南方,北方人有时也称其为江米,北方人过春节时常做的零食江米条,便是用糯米做的。水稻的基因突变不止让其产生了糯米,还引起了颜色的变化,在白色的基础上产生了紫色。兼具这两种基因突变属性的水稻品种被称为紫糯米,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也称黑糯米或血糯米。

水稻基因突变创造出的产物,仿佛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人们也从此打开了一扇新的美食大门,并将其与生活中的节日文化紧密结合。如端午节,人们会用糯米裹上竹叶做成粽子,逢年过节更是要用糯米打制的年糕来烘托节日气氛。正月十五的元宵,同样也是由糯米粉做的。糯米不仅黏住了人们喜爱,同样也将自己与节日文化紧密粘在了一起,成为节日庆祝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除了美食,千年前的中国人还用其酿成了美味的米酒,口味香醇,又不醉人,因深受当时乃至今时今日人们的喜爱。这种酿酒方法在唐宋时期被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清酒的原型,但因为日本地域狭小,糯米产量有限,所以在酿造清酒时便改为用普通的大米,这也导致清酒的口感远没有米酒香醇。

除了美食和美酒,糯米带给人们的惊喜远不止如此,在古代,糯米还曾一度被作为建筑粘合剂,用来加固建筑物。现代科学家在明长城的遗址中,发现了糯米的成份,这便说明在古代,糯米曾是长城的主要黏合材料。也正是糯米的强大粘性,被人们认为是万里长城千年不倒的原因。

自然界无意间的一次基因突变,不仅让人们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美食,还丰富了人们的节日文化,更是还成为稳固城墙的良方,糯米竟是如此奇妙!

下面顺便分享几个糯米美食菜谱给大家:

糯米烧麦

烧麦又称烧卖,与大部分包子和饺子不同,烧卖使用的是烫面,即在和面时使用的是沸水,通过高温将面中的淀粉糊化,以达到软糯的口感。制作烧卖的糯米需要提前一天泡好,中间记得换水,糯米泡好后,用蒸锅蒸熟。肉馅炒熟加盐、鸡精和老抽,切丁胡萝卜,以及提前泡发香菇放入蒸熟的糯米扮馅。

从和好的烫面揪出一块,幹出饺子皮大小放在手上,放入馅料,左手托着烧麦底部,用右手的虎口将烧麦颈部缓缓收紧,再将开口处的面皮向外稍稍打开一些,形成类似一朵绽放中的花朵形状。放锅蒸15分钟美味的糯米烧卖就做好了。

糯米藕片

藕并非原产于中国,而是印度,但早在千年前便已经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期,藕的种植就已经十分广泛了。在中国藕不仅被人们搬上了餐桌,还被带到了神话故事中,如今票房已经突破40亿大关的国产动画《哪咤之魔童降临》中的主人公哪吒,在其死后复生时,用来做身体的便是莲藕,因此哪吒才有了莲藕身的说法。

如此神奇的食材,和同样来自于“意外”的糯米组合,真的可谓是独具创意的配搭,让今人不禁佩服古人的智慧和灵感。制作糯米藕需准备莲藕若干节,糯米、红糖、大枣和白糖等。糯米提前2小时浸泡,莲藕去皮削开一端倒入泡好的糯米,并用牙签固定。

将固定好封口的糯米藕和红糖、冰糖、大枣一起放入锅中,水没过藕。 煮2个小时出锅即可,美味出锅了。除此之外,江南还有别具一格的桂花糯米藕,建议走过路过的朋友补番去尝一尝。